咨詢熱線:
對于環保產業來說,從來都不缺乏好消息。這不,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再次發放春節后的第一波福利紅包——《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下文簡稱《意見》)。
作為新國民經濟支柱的環保產業,近些年的發展雖然如火如荼,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倍增的情況下,仍舊面臨著新一輪的困境。尤其是環保企業,雖然不能說是水深火熱,至少都不那么一帆風順。
按照行業的深度分析,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痛點”以及的估值被壓制的核心問題在于融資。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導致的“錢荒”,成為環保企業的軟肋,更是阻礙環保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此次《意見》出臺的主要目的,就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有效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此前有環保企業負責人吐槽“金融機構不愿意貸款給環保企業”,《意見》也針對性地提出,重點解決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不敢貸、不愿貸、不能貸”問題,增強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意識和能力,擴大對民營企業的有效金融供給,完善對民營企業的紓困政策措施。
2018年繼續上演的環保并購大戲中,國企與國資力量進一步在環保行業拓展,也引發了社會上關于“國進民退”的討論。為了打破這一瓶頸,《意見》要求在貸款審批中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歧視性要求,并要求在同等條件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貸款利率和貸款條件保持一致。
總體來說,《意見》的出臺對于解決環保產業長期以來的融資難題意義重大。政策落地后,環保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將大大改善,企業的訂單落地進度也將提速,業績釋放,從而提升產業景氣度。
按照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預測,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志性戰役和土壤污染治理環保投資總需求將達到4.3萬億元,投資直接用于購買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約1.7萬億元,間接帶動環保產業增加值約4000億元。
政策紅利出臺與發酵并舉,整個環保產業繼續逆勢崛起的環境不斷優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環保產業投資的“剛需”性質越來越強化,進一步推動產業的成長和成熟。